大致來說,聲發射儀器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也可認為前面經歷了四代聲發射儀。
第一階段,1965年,美國Dunegan推出了第一臺商業化的聲發射儀,一直到1983年基本都是純模擬技術實現的聲發射儀,也是第一代聲發射儀,信號帶寬100kHz-1MHz;
第二代聲發射儀,1983~1994年,美國PAC的SPARTAN-AT開始引入微處理器,并將聲發射系統模塊化,部分數字化,信號帶寬提高到100kHz~1.2MHz;
第三代聲發射儀,1994~2003年,美國DW、美國PAC和德國Vallen將聲發射儀全面數字化,聲發射傳感器接收到的信號經過放大器放大之后直接經AD變換器專為數字信號,然后用數字電路硬件提取特征參數,并按照PDT、HDT、HLT等時間常數來提取聲發射波形,信號帶寬拓寬到1kHz~2MHz;
第四代聲發射儀,2003~2015年,美國PAC將18bit的高速ADC引入PCI總線聲發射卡,開啟了18bit的高精度采集,除了特征參數和波形外,還啟用了包含全部原始信息的波形流功能。在此期間,USB接口的聲發射儀也開始出現,并逐步從USB2.0發展到USB3.0,總線傳輸速度也從40MB提高到400MB,信號帶寬提高到1kHz~3MHz;
雖然第四代聲發射儀擁有了18bit高采樣精度以及高采樣率,但由于PCI或USB總線的帶寬限制,只能傳輸聲發射特征參數和根據PDT、HDT和HLT提取的有限的聲發射波形,大部分的原始波形流數據都只能丟失而無法上傳到計算機。或者是以有限的帶寬來傳輸部分波形流,譬如單塊PCI卡的總采樣率不超過10M時可以傳輸波形流。而聲發射研究的信號頻率逐漸提高(日本富士公司甚至推出了10MHz頻率的聲發射傳感器REF10M),使得采樣率也逐步提高,而且傳統的特征參數和聲發射特征波形的分析方法無法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研究需求,因此提高聲發射卡的帶寬迫在眉睫。于是鵬翔科技從2009年開始封閉式研發,并在2015年底推出了PCIE總線的聲發射卡,單卡8通道,每通道18bit30M采樣,頻率帶寬高達1kHz~5MHz,且采用PCIE x8倍速傳輸,板卡傳輸帶寬高達2.6GB/s,第四代聲發射儀存在的傳輸瓶頸得到解決。除了聲發射特征參數和波形的硬件實時提取之外,波形流功能也得以不受帶寬限制的全速采集和實時傳輸。同時,適合分布式檢測的千兆網接口的網絡聲發射儀開始出現,并將逐步向萬兆光纖傳輸發展,實現遠距離的分布式聲發射檢測。同時聲發射儀器的信號帶寬提高到1kHz~5MHz,這也意味著第五代的聲發射儀開始大量投入市場應用并逐漸得以普及。
每塊PXDAQ18373E擁有8個獨立的高速同步采集通道,在普通計算機或工控機上即可實現8~56通道的聲發射儀。
如配合16槽的PCIE機箱,可實現單機128通道的聲發射信號采集分析。另外,每塊聲發射卡還可同步采集10路外參數,多卡可累加使用。
PXDAQ18373E除了實時提取特征參數和根據PDT、HDT和HLT時間常數來提取聲發射波形外,還可以所有通道全速采集并實時傳輸原始的波形流文件。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其他聲發射產品所無法實現的。
PAW聲發射工作站共有9個系列,其中采用PAW7工作站可實現單機80通道,采用PAW8可實現單機128通道,采用PAW9最大可實現單機768通道(使用6臺16槽PCIE擴展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