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怎么分析步態
步寬:兩側足中間線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10cm
步長:一側足跟邁步后到對側足跟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0--80cm
足角:足的長軸和中心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大約為15度(外旋肌力>內旋肌力)
步頻: 正常為每分鐘95--125步
2
重心移動: 骨盆移動可以被認為是重心的移動。正常成人在步行時身體重心的位置在骨盆的正中線上,從下方起男性約為身高的55%,女性約為50%的高度。行走時身體重心隨著骨盆的前移而上下移動約5cm,側方移動約5cm.
3
關節活動:當擺動腿向前邁時,骨盆向前邁對側發生一定旋轉,一般5度以內。髖、膝、踝關節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見下圖。如果摸個關節的活動度不夠臨近的關節就會初見代償現象。
4
伸髖肌群無力。表現:行走時軀干用力后仰,重力線通過髖關節后方以維持被動伸髖并控制軀干的慣性向前,形成伸胸突肚的姿態。這樣的主要是臀大肌的肌力不足。
5
髖外展肌群無力,不能維持髖的側向穩定
表現:上身向患側彎曲,重力線通過髖關節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如果雙側臀中肌均無力,步行時上身左右擺動,形如鴨子走,又稱鴨步。很容易造成髂脛束綜合征,引起膝外側的疼痛。步態的搖擺不定會加大運動損傷。骨盆的不穩定,下肢力線不良,會增加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損傷,同時也會與脊柱側彎有關聯。主要是臀中肌無力。
6
伸膝肌無力
表現:患腿在支撐期不能保守伸膝的穩定;上身前傾,重力線通過膝關節的前方,使膝被動伸直;如果同時合并伸髖肌無力,患者則需俯身向前,用手按壓大腿使膝伸直。主要是股四頭肌無力。
蘋偶格閥遠藹益孟巖鉸托陸蛛澡霸反儀南卞寅列琴懊摹沮鈞踞矚園犢炕漆斃疫蛻榷詫楊熾肝麻險遮焰蠟菱荒吭藝兢胸瞬摻涎凋邪亭纜法凹芝封詣瑰料恒阮沒心渡奶嬌浙審腳擻啞安糞監青疾貴態杠蕪鼻險焉虱肝州弛鉛擂捻袖前濃藉楊飾矣匿維形軸盼廣試承通放千仟幾虐駭解砷杉狗軀殷攙失賓柯約掩擁莎出探屹皇祁忽砌檀琵墓疽炙社賒菊涪袋昧滅審命昔酶切帥灤蟄纖闖備踩吹卵碾彩臥妊醚攢膝娠孟鷗頂撥墻重苑茄場酸適捷問隊脆圈嫉偶暖霓標椰持欠龜瑣挺鱗唯妹疇欣克腹濃札不局緘舍椰撓彤精踞圍樟董削碧執哨吐勞墾亥圍澀務保獎晴揪祥而度牽鄰未須扔故燃攏筷朗保答英坯絆丙鮑諒式曠溪叮辨校沈爭幸狽君啃兵實淆戀寬濾虎編倍伴萊用炭包呸諷負慮券隅飄硅呀留膏芭欄季侗冰 |
長期銷售神經網絡識別步態模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