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領域 | 醫療衛生,生物產業,能源,制藥,綜合 |
---|
飛機的制造、飛行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實現的。當時飛機的性能較低,航行高度僅兩千米,飛行速度也僅有每小時500公里。即使這樣也發生了暈機、著陸事故、飛機碰撞等急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噴氣飛機出現后,飛機的性能提高,航行高度增高,速度增快,續航時間延長,出現了由超重、低壓、缺氧、低溫等引起的醫學問題,這迫使各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開展航空醫學研究。
航天器發射和返回時同樣產生時間較長的加速、減速超重,超重值可達8G左右。高G值的超重,人取坐姿難以適應,所以航天員通常采取仰臥姿,這對人體的影響較輕。人對8G值的橫向超重可耐受十多分鐘。航天中經受的這種橫向超重,一般人都可以耐受。
失重是航天飛行中的一個特殊物理因素。人體的結構特點,保證人對重力的對抗和適應。載人航天實踐證明,失重對人體的生理功能有很大影響,但不像原先想象的那樣嚴重。人在失重條件下連續生活工作365天后,返回地球經短期休息,可全地恢復健康,并未發生不可逆轉的生理變化。
DARC-G4.0S版通用重力環境模擬系統
隨著空間探索的興起,尤其是我國近年在空間飛行、探索上所取得的成績 ——空間站的建成,讓原本很多只是停留的理論上、文獻中的一些猜想得以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驗證。然而,現有資源仍然是有限的,因此,如果能夠在地面開展一些模擬場景下的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在這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已走在前列,比如歐洲空客公司開發的RPM隨機定位儀、美國NASA開發的RCCS旋轉培養系統等等,都有超過20年以上歷史,基于這些模擬平臺開展的科研項目眾多。DARC-G系列通用重力環境模擬系統,是國內面向市場的商業化微重力、超重力模擬平臺,并且也是全個采用模塊化設計的平臺,比如配套的SG-BSV球形(球釜)反應容器。借助于DARC-G4.0S版通用重力環境模擬系統,用戶可以在地面實驗室開展多種基于模擬微重力、超重力環境下的生物、材料、流體等方面的實驗。